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為滿足人們日益整張的需求,對各行各業都提出了新的需求。面對醫療行業,競爭加大,如何才能在市場脫穎而出?
世界殘疾報告稱:Disability是人類的一種生存狀態。每個人一生中或遲或早,或長或短都要經歷這種生存狀態。在新時代下健康是人民的根本訴求,人民基本的身體健康需求逐漸轉化為全面的健康需求。康復輔助器具與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健身設備等,都是“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主要服務于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等功能障礙者。隨著老齡化的加重,帶來了更大的康復輔具醫療需求。康復輔具與醫療器械中大概有8%的產品品類重合。康復輔助器具涵蓋范圍極廣,包含個人醫療輔助器具、技能訓練輔助器具、矯形器和假肢、個人生活自理和防護輔助器具、個人移動輔助器具、家務輔助器具、家庭和其他場所的家具和適配件、溝通和信息輔助器具、操作物品和器具的輔助器具、環境改善和評估輔助器具、就業和職業培訓輔助器具、休閑娛樂輔助器具等類別。互聯網+是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發展趨勢,而智能化是康復輔助器具的主攻方向。近十年,在康復領域,大量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被引入,如互聯網技術、3D打印技術、腦機接口技術、智能化控制、新型生物材料等等,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研生產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是開展多層級康復服務、康復養老、康復教育等的基礎;南京醫療設計“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康復工程”是遠程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基礎和手段;康復輔助器具互聯網化是高質量康復服務供給的基礎。
《中國卒中報告2019》中指出,我國現有腦卒中患者人數逾1300萬,患者數量年增幅8.7%,年新增200萬以上,我國平均12秒就有1人患腦卒中,發病致殘率高于75%。據全球疾病負擔工作組估算卒中終生風險:全球為24.9%,中國為39.3%,我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在此背景下,針對市場痛點經過大量的調研、走訪發現:康復分為臥床階段及行走階段。因此將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定義為:兩種形態、覆蓋康復全周期的康復訓練機器人。南京醫療設計外骨骼機器人目前在市面上比較常見,也十分成熟,在應用前期經常用于骨科術后的關節僵直、腫脹,隨著科技的發展,后期運用到病人的康復中。以往的外骨骼機器人多為“被動模式”,患者感受不到自己肢體活動,沒有自主恢復意識,不是協同訓練。
南京醫療設計臥式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助動模式能夠協助患者完成自身無法完成的訓練力量,充分調動主動康復意識,使患者主動參與康復。還可以通過設定不同訓練難度,從躺-坐-下地行走,分階段訓練,達成更好的康復效果,使患者加強對下肢力量的控制。設備本身設計更加人性化,避免褥瘡發生。人機工程設計,自由度給足踝自由活動空間,